腰椎间盘突出是立冬以后的高发疾病之一,因寒冷刺激会使周身血管收缩和椎旁肌肉收缩,从而使间盘内压力增大,椎间盘因负荷加大导致退变加速。

什么是腰间盘突出?
01腰间盘突出的定义
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髓核及部分纤维环向周围组织突出,压迫相应脊髓或脊神经根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

02流传病学分析
该病是脊柱外科多发病、常见病。有研究显示,国内部分腰腿痛门诊中大约10%~15%的患者被诊断为腰突症,因腰腿痛收治住院患者中诊断该病的患者大约占25%~40%。
03好发人群
1、好发于青壮年,集中在20~40岁年龄段。
2、男女比例为(4~6):1。
3、好发于老师、公务员等长期坐位办公者。
临床表现
01症状
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,发生率约91%。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。
下肢放射痛虽然高位腰椎间盘突出(腰2~3、腰3~4)可以引起股神经痛,但临床少见,不足5%。绝大多数患者是腰4~5、腰5~骶1间隙突出,表现为坐骨神经痛。
马尾神经症状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或脱垂、游离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,其主要表现为大、小便障碍,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。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,临床上少见。

02体征
1.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,具有辅助诊断价值。
2.腰部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,急性期尤为明显。
3.压痛、叩痛及骶棘肌痉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,80%~90%的病例呈阳性。
中医治疗方法
01适应症范围
①初次发作,或病程短者。
②病程较长,但症状体征较轻者。
③经影像学检查突出物较小。
④不能施行或不同意手术者。
02治疗方法
①推拿治疗
治疗原则:降低椎间盘内压力,增加盘外压力,促使突出物回纳,为纤维的修复,创造有利条件;加强局部气血循环,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。

②针刺治疗
“针”即针刺,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。它依据的是“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”的辨证原则,进针后通过补、泻、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,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。
治疗原则:疏通气血、通经止痛。

③拔罐治疗
拔罐是以罐为工具,利用燃烧、抽吸、蒸汽等方式产生负压吸附于皮肤表面的一种中医治疗性操作,属于外治方法。
治疗原则:疏通经络、祛除病邪。

④刮痧治疗
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,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,蘸取一定的介质,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、摩擦,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,或暗红色出血点等“出痧”变化,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。
治疗原则:活血化瘀、调和阴阳。

体检筛查
01体格检查
医生会进行肌力测试、感觉检查和反射测试来评估神经功能是否受损。还会观察患者的姿势、行走方式和活动范围,以了解疼痛区域和可能发生的症状。

02影像学检查
X射线能够显示脊椎的骨结构,但对于椎间盘和神经根的详细情况有限。
在X线检查不能明确判断时,还可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,提供详细的图像,显示椎间盘、脊髓和神经根的情况,能够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类型、程度和压迫的范围。

03特殊检查
通过测量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肌电图,可以评估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和位置。
首先,对于腰椎间盘突出,除了手术治疗外,一般建议首选保守治疗,主要包括:卧床休息,去康复科进行适当的理疗,腰背肌功能锻炼等,避免久坐弯腰,负重受凉。
参考文献:卢翠芳,丁学民,金秀梅.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[J].中国实用医药,2010,5(20):225-226.
中医门诊/诊疗范围
1、中医妇科系统疾病:不孕症、月经病、带下病、妊娠病、产后病、盆腔炎、阴痒、阴疮、子宫脱垂、妇科杂症等。
2、高血压、高血脂病、糖尿病、慢性胃炎、支气管炎、阳痿、早泄、性功能低下、失眠症、抑郁证、坐骨神经痛、三叉神经痛、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、膝骨关节病、中风、特别是中医药治疗内科杂病、疑难病、脊柱病及骨质疏松症、儿科消化不良、顽固性咳嘴等。
医生简介
